双院风采当前位置: 首页 >  完满教育 >  双院风采 >  双院风采 >  信息正文

推陈出新创特色 文法系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纪实

时间:2019-01-29 11:13:14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活动自97年正式实施以来,大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服务社会的同时,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活动开展也面临着形式单一,创新不够等问题。针对问题,文法系不断探索,通过丰富实践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把这项传统的实践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创新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力量源泉
    自2007年开始,文法系逐步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形式,重点解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干部组织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文法系将暑期“三下乡”活动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四进社区活动、挂职锻炼和社团活动等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不断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使活动不再单一乏味。
    从“无人问津”到“一票难求”
    文法系团总支书记郭涛林谈到:07年刚开始组织“三下乡”活动的时候,很少有人报名参加,大家认为参加这样的活动没啥意思。
    经过认真考虑,文法系从主要学生干部身上找到了突破口,让班级、团支部和院系学生组织主要学生干部带头报名,组建重点团队,以点带面,活动结束后组织召开“暑期归来话感受”专题班会。慢慢的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逐渐高涨,现在每年组建10人左右重点团队时,常常有上百人报名。
    活动地点也不再局限于省内,文秘10-1班唐松民同学连续两年到贵州和甘肃参加支教活动,行管11-1班权欣同学今年也参加了由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组织的到贵州的支教活动。
社会实践成了学生干部的“练兵场”和“试金石”
    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校内第二课堂活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开展起来具有一定难度。文法系充分利用好这一阵地,让学生干部在这个舞台上全面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实践活动也成为学生干部能力强弱的“试金石”,为今后学生干部选拔提供了有力参考。经过锻炼提高的学生干部又会在文法系各级学生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继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实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循环。
    默默前行 不计收获
    经过几年的积累与坚持,文法系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文法系重点团队联续5年被评为校优秀团队,连续3年被评为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有70余名师生受到学校表彰,10余名师生荣获山东省和泰安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和优秀学生称号。文法系团总支2013年5月也被校区(学院)团委授予社会实践活动“特色工作红旗团总支”。 
 

(撰稿:郭涛林、吕鸣悦,编辑:周帅)
书院社区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