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雨忽霁,晴光探窗,正时征鞍发。泰山科技学院“姜缘益行”生姜基地扶贫项目实践团于7月6日前往保家庄村,采摘刀豆花和观摩刀豆花生产,体验生姜生产流水线,开启助农直播,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实践团成员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花田劳作记:扶贫路上的芬芳收获
上午六点半,“姜缘益行”生姜基地扶贫项目实践团踏上雨后泥泞的路,进入保家庄的花田采摘刀豆花,眼前是数不清的刀豆花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香。“昔日皇廷贡品,今朝传世名花”是对刀豆花的描述。在农户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迅速分组投入到采摘工作中。他们围着刀豆花架分布,一左一右,或弯腰细摘,手指在绿叶与花朵间穿梭着,不放过任何一朵刀豆花。时不时还会被粘腻的泥土抓住陷在其中,便要等待队员们的救助。泥点不仅布满鞋子,甚至跑到了实践团成员的衣服上,整个过程虽然有些曲折,但总体是快乐而充实的。“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刀豆花的采摘工作,虽然有些辛苦,但看到这些花朵和农户们脸上的笑容,我觉得一切都值得。”实践团成员崔新冉感慨地说。采访中了解到刀豆花种植作为保家庄农业产业经济支柱之一,主要运用于摆盘装饰,对于保家庄的经济发展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炊烟袅袅:三下乡中独有的做饭体验
“终于到了我们最期待的环节啦”,离开花田,实践团成员“弃”花从饭,同刀豆花从田野走向餐桌一样,他们从餐厅走到了后厨。脱下红马甲,摇身一变当大厨。在生姜加工厂后面的一片空地上,成员们搬来了从村民那里借来的炉灶,用最简单的木柴和炭火搭出了后厨。成员们分工明确,齐心协力。负责切肉的张绮娜用那把不太锋利的菜刀切完了今天所有的肉类,指导老师刘宏祥也端起了大炒锅,在一道素炒包菜上倾注了对同学们满满的关爱。尽管条件十分有限,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还是完成了一顿颇为丰盛的大餐。大多数的食物都被成员们一扫而光,实践团成员贺来表示,“在户外做饭是一种特别的体验,虽然有很多苍蝇,但这顿饭格外好吃!”这顿饭不仅是一顿午餐,更是同学们下乡村、真实践得出的重要成果。“农家饭桌”的大厨杜风格也说,自己能够为大家带来可口的饭菜,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心中是很满足的。这些饭菜不仅满足了大家的味蕾,更成为了实践团与当地群众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直播揭秘:保家庄姜芽奇迹生产线,从温室到海外餐桌的非凡之旅
姜芽农业商品有着一道完整的生产线,在泰安市岱岳区下港镇保家庄食品有限公司里,实践团成员进入直播模式,观摩与记录所见所闻,同时利用新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姜芽生产。现代化的立体温室由铁门分隔,门边有着显示温度与湿度等数据的控制器,嫩黄色的姜芽正藏匿于这漆黑而温暖的环境。收获后的姜芽将经过挑选、分级、切割等初加工程序,随后进入上色、腌制、晾晒等环节。在公司的包装车间,一根根红黄相村的姜芽平整摆放,等待进一步的加工,销往海外。在工厂负责人的介绍下,实践团了解了生姜的清洗、装袋、装车与运输方面的知识,他们也忍不住去尝试,协作工人装车。
在三下乡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逐步认识到保家庄的真实经济状况,在心灵深处种下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正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也很荣幸作为当代青年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尽一份力。”泰山科技学院“姜缘益行”生姜基地扶贫项目实践团正以青春之名,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篇章。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更多青年力量的加入和更多创新实践的探索,保家庄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而青年学子们也将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成长、不断前行,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供稿:五汶书院“姜缘益行”生姜基地扶贫项目实践团 撰稿:翁蕊 王语玥 摄影:张绮娜)